|
|
|
推动智能建造 引领数字化转型——重庆经验助力 |
来源:来自本站 日期:2021-10-26 浏览量: |
|
|
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智能建造之于建筑业,相当于智能制造之于工业。发展智能建造,正是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的优选路径。
重庆千厮门大桥BIM模型
推进智能建造,是国家和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既有必要性,更有紧迫性。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乔明佳对《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表示,未来重庆市将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持续加大智能建造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各个领域、环节的深入应用,加快培育智能建造产业生态,引领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一套系统,便可实现对一栋建筑从设计、施工、验收的线上全流程可视化管理,省去线下大量繁琐的环节;用AI(人工智能)与VR(虚拟现实)相结合,还原房屋真实细节,为购房、租房者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基于大数据的聚集和应用,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实现“让城市自己管理自己”。
近日,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承办的“智能建造·智慧居住”线上专题展精彩亮相,通过集中展示“智慧住建”“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建筑业互联网与大数据”“智能运维”四个主题领域的一大批“黑科技”,让更多人深度感知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潮流和脉动。
近年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大力推进实施智能建造,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重点围绕制定政策体系、优化技术标准、完善产业配套等内容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建造、管理和服务板块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BIM技术赋能:
助力数字重庆、智慧重庆发展
设计阶段,二维平面的工作方式变得三维直观;设计成果可以通过三维数字化提交,自动生成审查报告,审批效率大大提高;获批方案又将以数字化的方式,无损流转至施工环节,让把控能力和管理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竣工阶段,将对所有成果进行数字化归档和可视化管理。
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正是得益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赋能。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通过大力推广BIM技术,重庆市内应用BIM技术的项目数量不断增长,其中十八梯片区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机场东联络线南线道路工程等重大项目均实现了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BIM技术应用。截至目前,BIM技术已应用于重庆市748个项目中。
与此同时,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还专门建设了BIM项目管理平台和BIM数据中心。该平台为参建各方与建设主管部门之间构建统一的数据通道,提供统一的接口标准,与各类BIM专业软件及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使工程建造监管所需数据在平台上顺畅流转,实现基于BIM的从设计、生产、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管。
如此一来,造房子变得和造汽车一样简单,且建设工期缩短,建设品质大幅提升:先将房子拆分成一个个“零部件”,应用BIM等技术对“零部件”进行设计组装,再将智能工厂批量生产的“零部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化安装,一栋房子便建成了。
推广BIM技术,仅仅是重庆市发展智能建造的一个缩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探索和尝试由单体建筑级的BIM技术应用到城市级CIM(城市信息模型)技术的跨越,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模型,助力数字重庆、智慧重庆的发展。
数字化整合:
推进智能化应用、开启智慧大门
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基础,也是任何行业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当前,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通过将重庆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建成了“智慧住建云”和行业大数据中心,实现了所有业务系统统一在云平台上运行、所有数据统一在数据中心管理的智慧机制,为推进智能建造提供了统一的政务云和数据存储环境。
目前,行业大数据中心通过对业务系统数据的采集、清洗、转换和比对,形成约28亿条数据资产,其中包含工程项目约19万个、企业2万多家、人员200多万名和城建档案数据3亿多条。同时,基于这些基础数据库,重庆市还提炼出18个专题库和面向3大行业的主题库。
不仅如此,基于这些大数据资源,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还打造了重庆市智能建造管理平台、重庆市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重庆市工程项目BIM管理平台、重庆市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重庆市智慧小区建设管理平台5大智能化应用平台,以推进智能化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深入应用。
其中,重庆市智能建造管理平台是实现工程建造全过程数字化监管的管理系统,以优化融合工程勘察设计、生产、施工、验收等各环节业务系统为导向,通过工程项目统一编码、业务流程统一编码和数据统一编码,实现业务及数据的关联融合,以及工程建造监管数字化全覆盖。
重庆市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则是以工程参建各方为应用主体,基于人脸识别和数字签名技术推进参建各方之间的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工程项目管理行为和施工作业行为的数字化,着力打通智能建造的“最后一公里”。
而刚刚完成提档升级的重庆市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则是通过实时采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的信息数据,全面掌握全市建设工程人员、设备、环境、安全、质量等方面的状况,为建筑施工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截至目前,该平台已认定通过智慧工地2600余个;收录从业人员实名制信息129万余条。
智慧化提升服务能力: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利用大数据智能审批,实现业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一渠道注册、全渠道通用”;业务办结后,到账时间由过去“3~5个工作日”缩短为“秒级到账”。
重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重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重庆中心通过打通多部门数据渠道、构建智慧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数据智能运维系统等方式,打造了集智能办理、智能服务和智能运管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工作体系,大幅度提升了重庆中心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事实上,在重庆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像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这样,通过智慧化提升服务能力的情况并非个例。
智慧工地人脸识别系统
据了解,2018年以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加速推进审批事项和政务服务的标准化、信息化,所有审批事项实现网上运行,审批效率大幅提升,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一站式”甚至“零跑路”解决问题。
其中,安全生产许可、市外入渝施工企业备案、工程监理企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和施工企业资质办理等工作已实现无纸化申报、无纸化审批;所有执法事项实现网上流转,纳入权力清单的公共服务事项超过80%都能在网上办理;全市近150万一线人员岗位证书和技能证书全部实现电子化。
此外,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还通过提升小区智慧设施建设水平和物业智慧化管理服务能力,推进智慧小区建设。截至2019年年底,重庆市共创建智能物业小区545个。
为此,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还专门打造了重庆市智慧小区建设管理平台,以促进全市智慧小区的信息汇聚、资源整合、协同运行、优化管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