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实行监理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形势下孕育而成必然产物。工程监理制区别于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以明确立法、严密的制度及严格的管理程序构成为显著特征。实施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全方位、全环节、全天候的综合管理与监督行为,其最终目的在于确保工程项目在合理工期、合理造价,并符合有关规范、法规、技术标准和工程合同规定的前提下,达到提高工程项目建设水平和投资效益,实现全部功能的动态平衡的目的。实行工程监理制是在商品生产、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力举措,也是坚持对外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有效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需要。实行工程监理制,能有效控制建设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使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在责、权、利关系上更加明确,有利于项目工程目标化、社会化、专业化管理和政府的监督管理。在强化三大目标管理(质量、投资、工期)过程中,促进工程建设步入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轨道,并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确立工程建设领域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秩序。
监理人员基本素质
笔者多年来经历工程监理生涯的艰辛磨练,随着监理工作不断深入开展,深刻体会到监理工作既是一门专业技术很强的综合性科学,又是一门高度严密、艰辛、复杂、细致的管理学。“监理”的“监”就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环节的检查、监督、控制;“理”就是在施工中讲道理、摆依据,理顺关系。因此监理工作要求一名合格的监理人员,必须具备综合专业技术知识功底,且拥有长期从事施工技术工作积累出来的丰富经验;不但要有强烈的敬业爱岗事业心和对国家、人民、工程建设高度的负责精神,且必须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及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既要具备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秉公办事、一丝不苟的高尚职业道德,又要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和敢于面对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且能够始终保持旺盛、充沛的精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具备以上基本素质,才能在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监理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公正、准确地解决监理工作中的种种疑难问题,确保监理工作正常开展。
工程项目监理业务确立后,将会面对错综复杂的工作。具体实施中:既有内业又有外业;既需要协调解决施工中发生的地方矛盾,又必须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政策、法令;既要及时、正确处理好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确定最佳有效实施方案,又不能降低工程质量标准或违反合同条款规定的投资和工期要求;既要实施动态宏观控制,又必须调动微观的内在潜力等。因此,作为监理人员必须保持清晰的思路,正确对待轻重缓急,分清主要和次要矛盾,在充分调查研究并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及时、妥善、果断的解决各种疑难问题。此外,任何粗枝大叶甚至失职行为都将给工程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遵循工作准则
——坚持“一个原则”
坚持“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的十六字监理基本原则。树立坚定的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实事求是、公正无私、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以及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服务现场、驻守工地。
——熟悉和掌握“两个依据”
首先熟悉业主与承包人、业主与监理单位依法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和施工安全合同、委托监理合同和监理廉政合同。明确合同各方相互制约关系及有关合同条款,以便在开展监理工作中利用法定合同条款对工程质量、进度、费用实施科学管理,并公开、公正、合理地解决违约、索赔、工程质量隐患、违法违纪、人身设备事故等纠纷,促进合同双方自觉履行各自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接下来要熟悉掌握各种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最新发布的部颁《公路工程检验评定标准》、施工设计图纸(包括变更设计图纸)等,便于有效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在检查、检测、计量时做到有据可依。另外,施工中监理下达的指令、设计变更通知、重要会议达成的共识或决议所形成的会议纪要等,也是监理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格控制“三个阶段”监理
一是施工准备阶段监理。
此阶段监理应对已批准下达的施工设计图进行审查、技术交底,并对设计图纸的科学性、施工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施工的盲目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应对中标承包人进行资质审查和实地考察,核实承包人组建的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配备、人员资质及专业技术水平。落实承包人已进驻场地的施工机械配套及工地试验室试验设备的配备情况。调查施工材料的来源并对已进场的施工材料督促承包人进行超前试验,监理应进行平行试验。
审查承包人提交的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质量保证体系、安全施工措施的真实性、可靠性、可行性。
建立健全监理表格,制定必要的监理章程、监理大纲、监理守则和监理实施细则。
向承包人提供原始测量资料及基准点并组织现场校验和测量放样等。
总之必须为顺利进入施工阶段,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必要条件,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工作。
二是施工阶段的监理。
此阶段是监理人员实施正常监理业务的主体实质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对质量、工期、投资三大目标实行动态管理和目标控制。合理、正确地处理好质量与进度、质量与效益的辩证关系及工期与投资的平衡。为实现既定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需依托行之有效的四项措施,即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为总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实际操作中监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所掌握的各有关“监理依据”,对施工中的每一环节,每道工序及其施工工艺,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跟班检查、跟踪监督,主体工程和隐蔽工程必须跟班旁站。坚持事前监理原则,变被动监理为主动监理并按照监理程序和“检评标准”要求,对每道工序实施必要的检查、测试,履行验收、计量、签认程序。
定期召开工地会议,及时反馈信息,总结施工中的成功经验,解决施工存在的具体问题,协调好各方关系,有效调整质量、投资、工期的动态平衡。对重要问题达成的共识和决议,应以会议纪要的形式记录在案,这样将对参加会议的各方均具约束力.对工程顺利进行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对施工中的使用的材料、成品、半成品进行现场随机性抽查并做平行试验。用数据说话,以理服人,充分利用试验手段指导施工、控制工程质量,创造相互理解,配合默契,心悦诚服的宽松局面。
施工中应强化“三级质量管理制”。即承包人对工程实施自检控制,监理单位实施抽检控制,质监部门对监理单位检查控制,对承包人实施政府质量监督管理,不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和监督管理,形成责任明确,职责分明、层层把关的目标管理监控网络。
实行“两级负责制”即承包人对工程质量负责,监理单位对业主负责;“三级质量管理制”即承包人对施工质量负直接责任,监理单位负监督保证责任,建设单位负管理责任。
严格把好施工工序、工艺质量关。对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偷工减科及片面追求进度的行为,必须果断、严厉地予以制止,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拒签任何支付工程费用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必要时停工整顿或令其退场。
对施工设计图与现场实际存在差异必须进行设计变更时,应配合设计代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最佳变更方案,核实变更工程量,经业主批准后下达变更通知。
定期汇总上报经检验合格已完成的旬、月成品工程量和累计进度百分比。画出进度管理曲线图并标出施工形象进度图,以此拨付工程进度款,并从动态上合理调控施工进度.满足总进度计划要求。
在日常监理工作中还需做好各项监理内业工作。建立健全各类台帐、图、表,及时签订工序检验报告单,审核中间计量表,认真做好各分项工程质量评定,签发有关施工指令、变更通知、会议纪要,如实记好当天监理工作日志等等,都是监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理。
主要任务是验收已完成工程的品质,按照最新部颁标准规定的实测检验项目、方法和频率,实施全面抽样检查、测试及工程质量综合评定,科学地确定其工程质量等级,提交全面、系统、完整的竣工资料汇编报告等,向业主及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报告申请。
——加强施工中“两管理”“一协调”
一是合同管理。监理人员是介于业主与承包人之间独立的乙方,既要维护业主的利益,也应公正地对待承包人。因此监理人员在施工中应当责无旁贷地依据合同有关条款,以公平、公正的姿态解决业主与承包人之间发生的诸如因工程变更、进度拨款、延期、索赔、违约、仲裁等出现的纠纷,协调好合同双方的关系,促进他们相互约束,保证顺利施工。
二是信息管理,施工中应注意加强对各有关技术、检测、试验、工序报验、工程计量、进度拨款、设计变更、工地指令、工程旬月报表、会议纪要、往来文函等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反馈、积累、归类、存档、保管工作,这些是施工全过程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妥善管理好有关资料、信息是编制各种报告、指导施工、协调处理好各种矛盾、纠纷,有的放矢解决施工中种种疑难问题,将监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前提。
“一协调”是在施工中作为业主、承包人、监理三方,为履行合同所赋予各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最终实现项目工程的总目标。具体执行中必然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摩擦碰撞,如承包人在施工中违反施工图纸、技术规范要求,一味追求效益,盲目追赶进度,造成工程质量低劣,经检测、验收不合格监理下达返工令;承包人合理的索赔要求未被业主按合同条款兑现等,监理人员应当在事实面前.依据合同条款公正地做好双方协调工作,避免矛盾激化。
——切实把好“四不准’质量关
施工全过程中未使公路工程建设按照合同要求如期兑现,在实施全面质量监控的同时,重点要控制关键环节、关键工序、强化主体工程施工监管力度,也是保证施工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有效措施。因此在行使监理权利过程中应严格把好“四不准”质量关。即施工组织不健全,施工技术方案、质保体系不落实,机械配套和试验设备不到位,不准开工;未经检验认可的施工材料不准开工;上道工序检测验收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准开工;主体工程和关键部位不准分包。
——采用五种手段
在监理过程中为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及有关规范的要求,有效地控制投资与进度的动态平衡,采取必要的监控手段如旁站、测量、试验、程序控制、监理指令五种手段,是实现三大目标动态管理的关键所在和可靠保障。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工程施工质量、消除质量隐患,避免盲目施工和延误工期,减少不应有的损失;并且有利于调整、控制工期与投资的相对平衡。
|